买琴困惑?——专家在线,免费解答! 立即提问
  • 2015年4月5日 11:16 巴拉巴拉不~

    人物简介:张友,著名古琴演奏家,专栏作家,印心琴院院长,当代新文人琴代表性人物,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,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。

      听张友先生抚琴,仿若感受着明空之境于天地间释放。七弦之间,在纯化的艺术世界里,他的思想语汇早已融入其中,这印心之境,便是来自生命真意的觉受和臻于性灵的回望。

      【印心幽色处】

      张友的琴音是有魂的,尘世的繁华落尽,云林的灿烂萧瑟,在他的琴音里,便会归于天地,净于生命。这一切,得益于他的信仰,他的坚持以及他忠于艺术本真的执着。

      “以心印心,照寂宫商”,这是印心琴院的治学之训。当人们不再敬畏传统,剩下的,便是一个“江滨风冷、烟火寂寞”的世界。印心琴院,一个尊重道统,传承古琴之地,将现代过滤为一个禅意的世界,一个诗意的空间,一个止于静处的本源。在古意中俯瞰尘世的风冷,在七弦间望穿人间的寂寞,这便是真实的人生,这便是大隐隐于市的方外之境。

      在张友的琴音里,总有那缕覃思深虑的度世情怀,充满对人生态度的解悟感。他的表达生动且形象,有盎然的文人情趣,但其精髓处却并不在外在的形式,他的琴,他的道,是为了阐释他的“法”,勾略着他对生命的觉解。

      【绿绮渡凡尘】

      唐代遇贤禅师云:“扬子江头浪最深,行人到此尽沉吟。他时若到无波处,还似有波时用心。”混迹尘寰,即是最根本的大道,大隐者,不隐也。琴道,亦是如此。

      古代琴学大师在一定程度上都被冠以“隐士”之名,但若深入到古琴的艺术世界里即可看出,“隐”只是表象,于无隐处隐才是琴家的宿世追求。由此可见,道、禅之思想对古琴传承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。

      在当代,古琴家张友先生深得先辈传承精髓,他有着强烈的度世情节,这缕游弋在绿绮深处的思绪,是琴者自身的妙悟。乐于山水的操缦之人,在琴音里,在红尘中,以琴传道,以情动人,心性的证悟,当下的学处,或许才是真正的归处。

      琴的归处于情,情的归处于心,心灵的宁定是坚固的真实。张友的琴学之道,所表现的就是一个归于本源的琴心,这是一种游于七弦之间的自在之心,一种回归自性的光明之心,一种传播琴道的大雅之心。

      心如止水,水亦如心,应无所住,方得普渡之心。张友的琴道之路,将道之慧、禅之妙在其琴音中凝聚,他以七弦之音,诠释着对先辈智慧的深刻理解,诗意的展现着古琴与文人的相得益彰,必将在文人琴的传承里谱写出里程碑式的时代篇章。

  • 致敬~
    巴拉巴拉不~ 2015年4月5日 11:17

拓展阅读

古琴专卖 古琴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