买琴困惑?——专家在线,免费解答! 立即提问
  • 2015年6月10日 15:49 想念你

    2001年,随着昆曲入围世界级“非遗”名录,“戏曲活化石”得逢“良辰美景”;2003年,“非遗”头衔空降古琴,曾经的“圣人之器”重现“高山流水”。入“非遗”十多年,古琴已从命悬一线变成鱼龙混杂—古琴身价动辄数十万,只学半年就敢打出幌子开始收徒,弹古琴等甚至成了新的社会“四大俗”。不过,中国昆曲古琴研究会会长田青却没有一味批驳乱象,甚至觉得这种乱象是文化复兴的必经之路,从另一个视角去看待古琴过度开发与虚火过旺中的正能量。

    不久前,一个名为《古琴诊所》的黑色幽默迷你剧抖搂出了古琴界的怪现象—由6位古琴爱好者制作、正片时长只有2分15秒的小视频,在腾讯视频发布首日就获得了过万的点击量。当下,各种古琴培训班林林总总,老师就是“速成”的,曲谱甚至用简谱印制,别说传承,就连怡情都很难。古琴入门易,但精进很难,自古玩赏古琴的就是士阶层,并因此有了“琴学”一说。但现今学琴之人,一部分是将其当作炫耀风雅的资本,更有部分购琴之人把其当作挂在墙上的“硬通货”。炒家的介入则让古琴本就不菲的身价动辄数十万,甚至上百万,对于初学者来说,理性辨识一把好琴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
    田青认为,“年轻人在经历了对西方文化的狂热之后,开始回归传统,如此使得昆曲、古琴的局面一片大好。这一点,从弹古琴、学昆曲、喝普洱、练瑜伽为代表的社会‘四大俗’中占据了两席便可窥一二。如果说近年来昆曲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是百年来最好的,那么古琴则更为明显。1956年全国的琴家不足百人,那时古琴的状况比昆曲还糟,甚至可以用气若游丝来形容。随着2003年入选世界级非遗名录,十几年的时间,古琴从命悬一线到现在甚至形成了古琴热。我们曾经想对全国的琴人、琴社进行一个摸底,但事实是很难统计,在大中城市,几乎每个月都会有新的琴社出现。”

    田青也批评了伴随古琴热而出现的混乱,比如古琴的身价水涨船高,比如社会上有些人学了半年就打出幌子开始收徒而且费用还不低,“但我宁肯把这种乱象视作文化复兴的必经之路。毕竟古人的精神世界是有力量的,虽然100个人学,能够有所收获的也就一两个人,但其他98个人至少不会因此而学坏。就如同我们每次举办演出季都会送一些票给领导,但这些票最后常常是司机或保姆拿着来看,这也没什么不好,如果全中国的保姆都来弹古琴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。”

    田青

拓展阅读

古琴专卖 古琴曲